您好!欢迎访问江南综合全站app登录入口官方网站!
集生产、销售、维修于一体

手动液压千斤顶、电动液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江南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联系方式
13820703833
022-27451555
铁路、公路运输行业

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创造者忆当年说往事 南粤工歌(10)

时间:2023-10-23 12:27:36   作者:江南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如果用“敢闯”来形容建设者们在深圳特区前期发展的话,那么“敢创”便是新时代公司在深圳发展的关键词。

  回望深圳城市璀璨的灯火,人们不应忘记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支央企建设大军, 他们作为深圳最早一批建设者——中建人,从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到刷新城市天际线的超高层建筑“深圳地王大厦”,他们在深圳这座城市,不仅留下了“作品”,也影响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1981年,国家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全面铺开,以计划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时任中建三局一公司第二工程处代理主任的王毓刚回忆,从事基本建设的施工队伍再也不能靠国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的“等、靠、要”,而是必须自己“找米下锅”,承接的荆门炼油厂、热电厂、5000吨蛋库工程相继竣工,全处1000多人处于半停工状态。怎么办?到啥地方找“米”?

  当年11月下旬的一天,王毓刚接到去公司开会的通知,会议由时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张恩沛主持。会上介绍了刚成立不久的深圳特区的考察情况。当时的深圳虽然已经拉开了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序幕,但条件相当艰苦。张恩沛征询大家的意见:“该不该去特区?”王毓刚并未多加思索,立即回答说:“应该去。对于施工队伍而言,远征施工是常事,条件艰苦也无所畏惧,我们二处可以打头阵。”

  1982年农历正月初四,王毓刚随着13人的赴深先遣队乘南下的火车,奔赴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到达深圳后,他们在一间有18张床位的招待所里安顿下来,以这里作为先期工作和生活的暂居地。先遣队分成了几个工作小组,王毓刚在任务承接组。

  1983年2月,国贸大厦主体工程招标,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投标书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使用滑膜技术高速度完成此项工程。这在所有参与投标的7家公司中是最有技术特点的方案。最后,中建三局一公司顺利中标。

  中建三局一公司在国贸大厦建设中创造“三天一层楼”奇迹的技术支撑正是投标书中提及的滑模技术。和传统的翻模工艺不同,滑模是以安装在支撑杆上的穿心式液压千斤顶为滑升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带动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滑板表面滑动,可以连续循环作业。

  左图:当年工地上的滑模施工;右图:当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正进行滑模施工 单位供图

  国贸大厦每层面积达到1530平方米,在如此巨大的单层面积上使用滑膜技术,国际上都没有先例。第一次试滑,因为滑模提起速度太慢,正在凝固成型的墙体被严重拉裂,里边的钢筋暴露出来,工人只好把拉裂的墙体打掉。第二次、第三次试滑,接连失败。王毓刚等人顾不上休息,他们一头扎进工地,做实验,测数据,终于找到了原因:混凝土在浇灌时的速度问题必须有一个最佳值。

  1530平方米一层的平台,需要2400多方混凝土从多个方位同时浇灌,此前因为设备不足,施工现场混凝土供给量跟不上,这就要求必须引进先进设备,可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当时并没这么多资金,而且购置5万元以上的设备还需要打报告经上级批准。

  张恩沛顶着巨大的政治与经济风险,求得业主协助,向银行贷款300万港币,一次性购进两架爬塔、三台混凝土输送泵和一台混凝土搅拌站。

  第四次试滑,时间已经是1983年9月18日,这是一个让人窒息的时刻。当青灰色的混凝土墙体脱离了模板,最终稳稳地矗立在建设者面前时,大家甚至都不敢呼吸,继续浇灌,继续提升,滑模整体提升之后,宣布一层大楼完成。经过激光检测,楼层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全部符合标准。

  听到宣布滑模成功的消息后,工地先是瞬间的寂静,接着欢呼声响起,工人们喊叫着、拥抱着,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

  王毓刚说着,眼眶就湿润了。就这样,从最初7天一个楼层,逐渐提升到6天一层、5天一层、4天一层,到了19层之后,达到3天一层,最快时候是2天半一层,而且质量完全合格。“深圳速度”诞生了!

  四年后,时为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项目竣工,并以“两天半一层”的记录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这一次,项目主承包商变成了中建二局,负责全部土建工程和部分设施安装、装修工程。中建三局一公司则承接了施工的重点项目——总重量达2.45万吨的钢结构安装工程。

  时为中建二局地王大厦项目施工队队长的苏昕晖回忆,在开发深圳地王大厦项目中,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土地使用权的国际招标,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消息发布后,一下子吸引了近200家境内外公司前来竞标。最后以1.4亿美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地王”由此得名。

  毕业后没多久,就能参与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苏昕晖很感慨:“到现在还觉得很自豪!”

  这么响亮的一个工程,在建设时也是出了名的高标准。苏昕晖回忆,那个年代,“吃住在工地”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合作建设深圳地王大厦的香港、日本企业,明确要求工地现场不准住人,还配备大量人员打扫工地,每天的工地都是干干净净的。未解决安全问题,工地设立了以安全主任为首的安全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施工队、组还有兼职安全员。每天都由项目经理和安全主任带队进行现场巡视,即使深夜施工,也有管理层查岗。“这在如今的工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在那时,如此现代化的管理,还是首次出现。”

  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下,一年多的地王主体施工中,未碰破一块玻璃幕墙,也没有一起环境污染投诉。当年很多做法,已经成了今天的工地管理规范。

  要说施工最紧张的,还是进度。施工初期,人工挖孔桩阶段耽误了时间,再加上大家没建过这么高的楼,导致进度非常慢。按照五天半一层楼、甚至四天半一层楼的施工计划,六七天才建好一层的现状,可把当时的负责人给急坏了。怎么办?全员上阵,三班倒!由于不能住在工地,两千多工人们住在离项目稍远的莲塘山上,车辆24小时不停接送工人,食堂也24小时供应饭菜。临近节点时,大伙儿线多个小时没有合过眼,而且还要在工地爬上爬下,脚都磨出血泡来了,这才把节点给抢出来。

  正是凭着大家这股劲儿,加上工程应用了爬模施工工艺、泵送砼及布料工艺、粗钢筋连接等一系列新技术,深圳地王大厦的施工速度突飞猛进,最快时达到了两天半一层楼,提前60天完成了主体施工,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承建的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腾讯滨海大厦是腾讯新启用的全球新总部。这座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内部相当于一座垂直城市,由两栋塔楼和三道连廊组成,寓意“相互连通”。

  如何在两栋超高层中架起总重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三座钢结构桥梁?要打造这样独特造型的建筑,就必须有创新的技术。建设中,中建二局采用了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这就好比用一个巨人之手,把已经在地面组装好的连廊直接提升到高空。”项目经理朱早孙向记者解释这项新技术。“不同于过去小体量的低空提升,这次体量大、高度高,为了确认和保证万无一失,项目引入BIM技术,通过电脑模拟了整套施工流程,确保提升精准度。今天BIM技术已推广普及,在2013年,使用BIM技术还是新鲜的探索。”

  在深圳,创新已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气质,融入到深圳人的血液和骨子里。刚刚毕业一年的深圳本地小伙黄嘉民是深圳坪山会展中心项目的一名技术员。他所在的项目是中建二局在坪山区的一次创新尝试。作为该区首个EPC装配式项目正在创造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占地8.7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建设工期仅8个月,比同类项目工期快了3倍!

  “施工现场上万个构件,每一个构件安装在哪里?光靠人脑记肯定不行,我们每个构件都有独特的二维码身份证,扫一下就知道它的信息,该去哪一目了然!”黄嘉民提起项目的这个“新招”颇为得意。

  ●1979年4月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试办“出口特区”。深圳、珠海两地可以先行试办。

  ●1982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国贸大厦,最初的目标就是,建一座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数得上的标志性建筑,建设国贸大厦其中一个意义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的决心。

  ●1992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土地使用权的国际招标,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香港一家公司以1.4亿多美元的高价一举中标,创下了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地王商业大厦由此而得名。

  ●1980至1990年间,深圳特区共完成建设投资181.7亿元,共完成竣工建筑面积2206.3万平方米。

铁路、公路运输行业



友情链接: 江南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江南综合全站app 江南官方登录入口app